禁止十八勿入野草入口丝袜_红杏最新发地布地址2023_成品人视频wm免费观看无需下载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发展规划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06—2010年建设发展规划
--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13日  
      一、“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1.“十五”期间,在教育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建设的意见》(教党[1999]29号)和《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2000—2005年建设发展规划》,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72期,培训教育干部1.9万多人;承担完成了国家教育科研规划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项,形成了一批有重要社会影响的学术成果;参与组织和实施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呈现新的局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西扩工程”顺利竣工,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得到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上了新台阶。“十五”期间是学院得到快速发展的五年,是学院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是学院知名度逐步提升的五年,逐步形成了以干部教育培训为中心,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教育决策调研咨询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已初步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管理干部培训院校。
      2.经过建院五十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的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一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全院工作的中心;二是坚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开展干部培训,注重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教育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与领导能力;三是坚持创新干部培训的组织模式,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的质量;四是坚持结合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开展教研活动,形成培训带动科研、科研促进培训的机制,为政府部门教育决策提供有效咨询;五是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六是坚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高质量完成干部培训任务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有力的设施条件保障。
      3.“十一五”时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干部培训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培训工作全局,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精神,以全面加强各级教育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为核心,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明确目标、创新方法、更新内容、健全机制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十一五”期间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为促进我国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4.面向新时代,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总体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进一步发挥学院在建设学习型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和示范作用,在教育干部培训方面形成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进一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队伍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围绕干部培训工作需要加强对各种办学资源的统筹整合,提高办学的综合效益。总之,要在总结继承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发扬我党干部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部党组提出的“发挥学院在建设学习型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和示范作用”的要求谋划发展,规划未来,科学制定和实施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二、“十一五”期间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工作思路
      5.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全局;坚持紧密围绕教育部党组中心工作,主动服从和服务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局,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事业发展重点;坚持以学习贯彻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提高教育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领导管理能力,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为根本任务;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培训以育人为本,以学员为主体;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学院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领导管理人才。
      6.建设发展的目标是:始终坚持以教育干部培训事业为核心,把学院办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育干部院校。具体奋斗目标概括为“一个中心”、“四个平台”。
      “一个中心”是:
      学院要进一步建设成为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充分发挥教育干部培训的核心职能,努力完成教育部党组赋予的教育干部培训任务,通过多种渠道发挥带动与辐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院在教育干部培训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四个平台”分别为:
      为教育领导机关构建决策调研咨询平台。围绕教育部党组中心工作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主动加强与教育部机关各司局的联系,充分利用干部培训中的优势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为教育决策提供有效咨询服务;
      为教育管理干部构建特色鲜明的教育科学研究平台。围绕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实际需要,针对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组织学员和教师开展科学研究,通过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促进培训质量效益的持续提高;
      为教育干部培训构建交流合作平台。以培养教育干部的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为目标,根据干部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与国内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办学。积极开展教育干部培训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展教育干部国际培训的类型和规模。通过交流合作引进智力资源,促进干部培训事业发展;
      成为教育会议和学术活动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办学资源,积极承担教育系统各种重要会议和学术活动的接待任务,为教育干部培训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资源的综合效益。
      7.基本工作思路是:正确处理干部培训与其他各项事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培训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全面完成教育部干训规划任务和面向教育战线、面向社会开拓事业发展空间的关系。坚持以干部培训为中心工作,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组织落实部党组赋予的各项干部培训任务;不断开拓干部培训空间,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培训质量评估,不断提高干部培训的质量;坚持面向国际、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管理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开拓新的事业增长点,持续提高办学资源的综合效益。
      三、坚持干部培训工作的正确方向,扩大培训规模,拓展培训类型,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发挥学院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体系中的中心作用
      8.始终坚持教育干部培训的正确方向。要根据培养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组织广大教育干部深入学习和努力实践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组织教育干部深入学习和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战略思维水平,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切实把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学校工作的正确方向。
      9.“十一五”期间,学院教育干部培训规模每年保持在4000人以上,5年累计培训2万名以上的教育干部。根据《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精神,学院的办学任务主要是:
      (1)完成教育部直属高校700余名领导干部5年轮训一遍的重点任务;(2)在全国地方高校近万名领导干部的培训中发挥重要的示范与辐射作用;(3)在全国普通高校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培训中发挥核心与带动作用;(4)基本完成对省、地、县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5年轮训一遍的重要任务;(5)为教育部机关及各直属事业单位干部的学习进修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
      10.坚持常规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突出培训重点,注重示范效应。要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完成教育部规划的高校领导与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培训项目,并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中央关于干部培训工作的新要求,适当增加教育部规划内干部培训的规模和类型,逐步将省(区、市)教育厅(教委)相关处长、地县教育督导室主任、主管教育的县(市)长纳入全国教育干部培训规划;要围绕教育部中心工作和针对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在相关司局的指导与支持下,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集中的各种专题培训。保证高质量完成“教育部机关及直属单位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教育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党员干部理论进修班”、“教育部驻外干部岗前培训班”、“教育部新任公务员岗前培训班”等培训项目,为教育部建设学习型机关积极提供支持。
      11.大力拓展国际培训项目。继续积极参与“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有关筹备与组织工作,组织执行好“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推动“教育行政干部海外培训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在国家汉办的指导支持下,持续开展“海外华文学校管理人员培训项目”,为推动海外华文教育搭建新的平台。利用多种渠道积极拓展教育干部海外培训的类型与规模,吸引国外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来华进行短期的专题性研修学习。创造条件, 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探索开展对国外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
      12.积极接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性教育干部培训。结合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动态性热点难点问题,满足各地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需求,利用学院可开发的优质资源,自主举办或合作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和高级研究班。充分利用学院积累的成功办学经验和已形成的优势培训资源,加强与各地教育干部管理部门干部培训机构的密切联系,发挥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核心与辐射作用,为建设学习型教育系统作出积极贡献。
      13.根据教育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依托直属高校联合开展有关专业学位教育。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与队伍建设的新的教育模式,促进干部培训质量的提高。
      14.要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干部培训工作的首要目标,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发展与完善教学计划,努力提高教育干部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要密切关注教育改革发展大局,针对教育干部的实际需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组织教育干部深入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规划、新政策,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新经验,研讨教育管理中的新问题;要立足教育管理干部院校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学科局限,围绕教育领导能力建设的核心目标,切实提高教育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科学素养、教育政策水平和教育法治意识;要以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战略与规划、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法规、学校管理、国际教育改革发展动态、领导科学等为重点领域,加强适应教育管理干部培训需要的特色学科建设。
      15.创新培训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要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方向,进一步提倡实施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围绕教育领域内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组织学员展开研究;要针对教育管理干部的主要特点改革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案例教学等方法,大力提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要进一步鼓励教师将科研工作与培训工作相结合,使研究成果产生并应用于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完善培训规程,严格任务分工与岗位规范,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16.要针对不同培训项目的要求,主要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学校领导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中心设计干部培训的特色课程体系。要加强教材与资料的编写,特别注重案例库的建设工作,逐步使每一重点课程都有自编的适合培训需要的课程大纲、专用教材、参考资料和案例,到2010年逐步形成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体系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课程品牌与教材系列。
      四、围绕教育部中心工作,发掘干部培训中的优势资源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为教育决策提供有效的服务
      17.密切配合教育部有关司局开展专题调研。要紧密围绕教育部党组中心工作,针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个别访谈、实证考察等多种方式,在学习研修的教育干部中组织专题调研,广泛收集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手材料,深入了解广大一线教育管理者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为教育部的有关重要决策提供调研咨询服务。
      18.及时收集整理教育干部学习研修中的有关信息。要动员和组织教学研究人员深入各个培训环节,及时收集和整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围绕不同区域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经验和学校管理中的新问题、新探索形成专题材料,编写主题明确、内容集中的专题简报,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支持。
      19.组织学员开展对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要充分利用学员群体代表面广、熟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的资源优势,引导和组织学员结合各地、各学校的实际,围绕教育发展和学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要特别提倡专题研究中的集体协作,发挥学员的群体优势,广泛收集信息,深化对有关问题的思考,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水平服务。
      五、立足教育干部培训的实际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持续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
      20.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必须立足干部培训工作形成学院的特色。要紧密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和教育干部培训工作需要,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突出教育管理特色,提升科研水平。科研重点选题要结合当前教育战线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教育领导干部普遍关注的前沿理论问题和重大的现实问题,重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教育政策发展、教育行政与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战略规划、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国际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等方面的专题研究,进一步形成与强化学科特色。
      21.科研工作必须重视教育决策研究,提倡实证研究方法。要围绕教育部中心工作,及时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总结教育领导管理中的典型经验,利用丰富的学员资源组织开展重大教育问题的专题调研,努力形成有鲜明特色与重大社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22.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拓宽资源渠道,强化激励机制、规范科研管理。要进一步突出科研工作在干部培训中的基础性地位,保证科研工作的基本投入并有逐步的增长;要进一步强化多渠道争取院外科研经费的机制,鼓励教师争取更多的院外科研项目;要加大对科研精品的奖励力度,加快培养学术骨干的步伐;要集中科研力量创造科研精品,形成拳头产品,不断扩大学术影响。力争2010年在教育政策、教育法规、高校管理体制与机制、高校领导能力建设、公共政策等研究方面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六、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内联系与合作,扩大国际交流,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23.围绕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实际需要,积极加强与国内著名大学、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的联系与合作。要创造条件,进一步发挥国内著名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在教育干部培训中的积极作用;要切实加强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教育部有关直属单位的合作研究,在教育干部培训中充分发掘和利用有关的人力与智力资源。
      24.立足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干部培训实际,努力拓展教育管理干部国际培训的类型与规模,深入开展教育管理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要争取与有关国际组织、国外著名大学、学术团体或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以教育管理科学为主,积极组织筹办或参与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活动。争取每年在学院举办一次有影响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扩大学院的国际影响。
      25.积极为教育部重要的教育外事活动服务,同时积极争取利用有关的外事资源促进干部培训工作。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安排来访的教育官员与大学管理者顺访学院,进行专题讲学,开展学术研讨。要创造条件,加强与各主要国家驻华使馆教育机构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为干部培训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七、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拓宽服务口径,切实履行教育部赋予的为教育会议和学术活动服务的重要职能
      26.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主动为教育领导机关与有关单位提供优质的会议服务。要在保证完成教育干部培训任务的同时,主动联系,积极争取接待高层次、有影响的教育会议与学术活动。要通过优质服务和干部培训中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鲜经验,逐步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会议与学术活动的重要平台。
      27.要采取合适的机制和方式在干部培训、教育会议及学术活动之间形成互动,通过接待教育会议或学术活动集聚教育信息,为干部培训提供更广泛及时的信息支持。同时,要努力争取通过优质服务提高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益,促进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八、加强信息技术建设与信息开发工作,积极开展远程培训,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28.进一步加强信息开发、信息技术建设的整体规划。要围绕学院干部培训工作的特点,针对学员的实际需求,将信息开发、信息技术建设整合起来,加强数字图书信息资源建设,逐步建成以反映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为特色的信息中心。要积极开发干部远程培训的教学资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培训,不断探索开展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有效模式,“十一五”期间建成并完善教育系统远程干部教育培训网络。
      29.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整合学院各项信息资源,发挥学院的信息集散优势,为教育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要积极挖掘和利用学院的教学培训资源,构建高效的多媒体培训资源制作技术体系;要继续重视和加强学院电子政务的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好“教育部机关干部网络培训学习中心网站”的资源开发工作,充分发挥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为教育部有关信息传输和建设学习型机关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与技术服务。
      30.全面提升学报与有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要进一步围绕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与教育干部队伍建设的信息需求,明确各类刊物的目标定位。学院各类刊物要突出各自特色,建设强势栏目,打造知名品牌,拓展发展空间;要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办刊专业化;要以提高办刊质量为基础,保证有关刊物发行量的稳定与增长,努力争取有关刊物的公开征订发行,进一步扩大办刊资源;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成立专业出版机构。
      九、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专兼结合,加强培养引进,建设一支适应学院事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
      31.努力建设一支学科构成合理、学术功底扎实、具有较高教学科研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精干专职教师队伍。根据按需培养、注重实效、国内为主、在职为主、多种形式并举的原则继续实施重点培养计划。采取在职进修、短期访问、挂职锻炼、专题调研和选送攻读学位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师的培养提高工作,使骨干教师在“十一五”期间都享有一次相对集中的学习进修机会,促进学术带头人的成长发展。根据需要,继续有计划地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逐渐形成学科、梯队的合理结构。“十一五”期间,专职教师队伍规模要逐步达到40人以上。
      32.重视利用社会智力与人力资源服务于干部培训事业。要制定特殊政策,积极引进少量学术造诣较深、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主要以讲座教授的方式短期受聘承担学院重点教学与科研工作;要聘请一批学术声誉高、熟悉改革发展实际、热心于教育干部培训事业的院外兼职教授队伍。2010年,院外兼职教授规模要逐步达到60人左右;要广泛联系专家群,建立专家库,与国内外具有影响的教育专家和政府官员建立密切的联系,根据学院培训与科研项目的实际需要,聘请专家参与有关专项工作。
      33.通过专项培训、挂职锻炼、轮岗交流、参与培训和科研活动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提高管理干部素质,积极培养和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建设一支素质高、懂管理、业务精的管理干部队伍;要积极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支持工人立足本职工作需要参加技术培训与考核,进一步提高工人队伍的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建成一支以正式职工为骨干、聘用人员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学辅助和后勤保障队伍,为教学和培训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保障。
      十、坚持创新,深化改革,从严治校,规范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符合学院事业发展需求的内部管理模式
      34.完善机构设置、调整职能划分、稳定人员编制。要立足学院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有利于突出学科重点、形成学科特色、整合学科力量、综合管理职能的要求确定内设机构。2010年前,内设机构保持相对稳定;要坚持以项目管理为基本方向完善教学和科研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基本职能;要合理控制编制,事业编制内人员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确保机动编制主要用于教学研究与管理骨干队伍建设。
      35.以全员聘任制为基础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完善全员聘用制改革,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行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重点,逐步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职务改革,以设立教授和副教授、技师和高级工岗位为重点,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
      36.统筹效益与公平,进一步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教职员工待遇。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办法,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科学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进一步理顺内部各类人员收入分配关系,逐步加大向优秀人才与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在提高办学效益与保证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职工待遇;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要继续实行和进一步完善承包管理办法,明确教学保障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要求;教学培训部门继续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制度,以培训质量的稳步提高为基础提高社会效益。
      37.规范和强化财务管理。继续加强学院年度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财务预算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各项事业的支出比例,保证教学和科研投入的稳定增长;要坚决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学院的有关制度,严格成本核算,努力增收节支,开辟多种创收渠道,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通过干部培训工作的出色成就,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拨款和上级主管部门更大力度的财政支持。同时,要依法积极主动地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立学院发展基金。
      十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服务一流、保障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
      38.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是学院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后勤工作要围绕学院干部培训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学员学习和教职工工作以及生活条件,为学院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9.后勤工作要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规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统筹规划,调整结构,创新制度、整合资源,建立有效的后勤保障运行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努力为学院教学培训和承办会议提供优质服务。后勤服务工作要密切关注学院培训结构、类型和规模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40.坚持面向社会开展多形式服务,充分发挥后勤设施的综合效益。要在保证学院教学培训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学院办学资源,积极主动地为教育系统和社会的学术活动及有关会议提供服务。要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扩大学院影响,提高综合效益,确保学院收入稳步增加,以弥补事业发展经费的不足。
      十二、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奋发进取与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
      41.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要切实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党组织发挥政治保证作用的有效程序,加强党员干部廉政建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民主管理渠道的重要作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42.切实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党组织、行政机构、群众组织的合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树立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要把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处理好各种矛盾,建设良好院风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大力提倡开展有针对性的谈心交流活动,建设网络教育平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43.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营造奋发进取、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提高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水准为基础,以优良的院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加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树立爱岗敬业、艰苦朴素、勇于创新的观念为导向,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创精神文明建设单位,为学院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阿瓦提县| 丹阳市| 望奎县| 从化市| 泸西县| 庆阳市| 周宁县| 巨鹿县| 洞头县| 临夏市|